东营日报-东营网讯 长期以来,东营职业学院把劳动教育贯穿于涉农学科人才培养全过程,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把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学校坚持将劳动教育贯穿于现代农业技术、园林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涉农专业培养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三农”情怀,深入中草药试验站、玫瑰种植园等校内实训基地,亲身实践,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新时代大学生。

学校以获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为契机,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与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学校每年都派遣1名教师和3-6名大三优秀学生常驻中科院植物所生态草牧业团队,做好资源收集和耕种管收工作同时,研究探索“良种”配“良方”,探索盐碱地牧草生态高产种植新模式。根据农时、农事需求,组织学生前往农高区和垦利区3000亩梯度盐碱示范基地进行盐碱地田间劳作,培养学生知农爱农品格,提升学生盐碱地农业耕种管收技术技能水平。在天宁寺林场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上,学校每学期都会派出师生团队近200人次,亲身参与、服务于该项目。

多年深耕结下累累硕果,迄今学校已经累计培养出6000余名涉农专业优秀毕业生,服务于区域农业发展。2022年 10月7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的《三农群英汇》栏目,以《农业“小白”挑战盐碱地》为题,报道了东营职业学院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2018级东营籍学生单言旭返乡创业扎根盐碱地的事迹。下一步,东营职业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助推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李万立 陈壮壮 张晨希)